2006年9月30日,將是岫巖人民永遠難忘的日子,那一天,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正式在我縣舉行《(21313)岫巖玉》小行星命名儀式。這是我縣榮獲的一項國際公認的極高榮譽。它是我們岫巖的吉祥星、幸運星、希望星,它的正式命名,標志著岫巖和岫巖玉,已走向世界,并將伴隨著遨游太空的岫巖玉星揚名中外,永載史冊,與日月同輝,永放光芒。
1996年12月10日傍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在河北興隆縣觀測基地發(fā)現了一顆移動稍快的天體,之后經過多次驗證確認這個天體是一顆新發(fā)現的小行星。國際小行星中心于2001年2月8日正式公布,賦予該小行星永久正式編號第21313號,其命名權歸屬國家天文臺。得到此消息后,岫巖滿族自治縣政府正式向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提出命名請求,因為岫巖玉是中國國石第一候選石,考慮到岫巖玉的悠久歷史和影響力,國家天文臺決定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岫巖玉星”,并最終得到國際認可。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首席研究員周旭介紹,自1995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共發(fā)現小行星幾百顆,但最終獲得命名的只有30顆左右,而且大部分小行星是以對社會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名來命名,像岫巖這樣以地域名稱和礦產名稱組合命名的小行星在我國尚屬首例。岫巖玉星的命名不僅是一份崇高的榮譽,它更帶給我們視野的開闊和心靈的震撼。對我們進一步弘揚岫巖玉文化,打響岫巖玉品牌,實現以玉揚名、琢玉興縣;對于我們進一步宣傳和推介岫巖,促進我縣經濟又快又好發(fā)展,實現岫巖快速崛起,都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今后,岫巖將以岫巖玉星的命名為契機,以玉石資源的永續(xù)開發(fā)利用為己任,走資源開發(fā)與保護相結合的路子,依法保護好、開發(fā)好、利用好岫巖玉資源,以玉為龍頭,帶動相關產業(yè)發(fā)展;以玉為紐帶,廣結各界有識之士;以玉為橋梁,走向世界大舞臺;以玉為窗口,展示岫巖新形象,讓世界了解岫巖玉,讓岫巖玉走向世界。全力把岫巖打造成中國最大的玉雕工藝品銷售集散地、中國玉文化研究中心和世界級玉雕主題公園,真正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玉都。